揆日晷,考星曜,他们在这节课上遨游星辰大海!
夜空中璀璨的星星,是历史的音符,编织出宇宙的乐章。
”“宇宙是一本大书,只有那些学会阅读星辰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
”从古至今
人们对宇宙抱有无限的好奇心
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浪漫而独特的联想与神话
在南大
阅读、了解与研究宇宙
却从不是天文学家的专利
它属于任何一个热爱宇宙、向往真理的人
蓝鲸新临 蔚起南雍
“科学之光”《认识宇宙》课程
就以一次启迪、一句追问、一场严谨专业的探索
跨越专业壁垒 补齐人才培养“拼图”
带领同学们触碰到了宇宙的脉搏、投予星空热忱
轻轻叩响宇宙奥秘的大门
感受科学精神与科学风范 科学精神
01 科学之光 照亮星辰大海
一踏入大学校门,小蓝鲸们就能和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零距离接触。2020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正式启动“科学之光”系列课程,每门课程由一名院士或学者领衔,高水平教师加入组成教学团队,点燃青年学子心中向往科学的火种。其中,“认识宇宙”这门课由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教授领衔,教学团队包括谢基伟教授、陈燕梅教授、罗斌教授和张彬彬教授。大咖教授云集,将天文知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同学们,寓教于乐。
“科学之光”《认识宇宙》(The Light of Science ——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介绍了人类是如何从蒙昧的状态开始认识宇宙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从神话到科学,从太阳演化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到天王星以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从超大质量黑洞的“人口普查”到伽玛射线暴的探索之旅等。
在2020年“认识宇宙”的第一课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的以一段精彩的引言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你们觉得天文系和哪个系会更接近呢?我的理解是历史系。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研究历史的,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的历史,我们天文学研究的是宇宙的历史。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其实是整个宇宙137.9亿年前的历史。”陈鹏飞妙语连珠,一下子勾起了学生们对于天文学的兴趣:“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颁给了天体物理,为什么诺奖对天文学情有独钟?这反映了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胸怀宇宙,可能也同时回答了《小欢喜》中‘你为什么非要上那个南大’的疑问,因为南大天文是全国第一啊!”
02 认识宇宙 实践求得真知
认识宇宙,不仅要阅读有字书,更要阅读无字之书。夜赏流星雨,感受残月流星的无限魅力;参观天文台与实验室,感受科学的严谨与创造……课堂内外,知识与情怀的启蒙随时在发生着,就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般,擦亮了小蓝鲸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心中留下了“敢于突破知识界限,勇于追求真理”的种子。
2023年秋季学期《认识宇宙》课程实践的内容原本是观看双子座流星雨,但因天气原因更换成为参观南京大学太阳塔。
实践活动之初,陈老师就向同学们介绍了太阳塔的历史,随后便登上塔顶参观定天镜。从塔顶下来后,穿过狭长陡峭的螺旋楼梯,才能走到塔底。塔底,太阳的影像在投影设备上呈现出来。最后,在陈老师和助教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穿过一条门窗全部漆黑的长廊,进入了暗室。暗室中,而太阳光射入暗室后经由透镜汇聚,在分光光栅上发生色散,形成了美丽的光谱。陈老师此时向同学们讲解了光路以及有关的物理原理,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定天镜
陈老师在暗室中向同学们讲解原理
实践活动的合影
03 紫金山麓 高塔拨云见日
南京大学太阳塔始建于1958年,当时在天文系讲学的苏联专家Г.ф.西特尼克向系主任戴文赛建议:作为教学研究的基本设施,天文系宜建造一座太阳塔。这一建议得到戴先生和校领导的支持,进而获得高教部批准,并且作为高精产品研制项目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在西特尼克的指导和参与下,天文系的部分师生计算了望远镜成像系统和光谱仪的光路设计。一个初具雏形的,属于天文系的望远镜概念深深鼓舞着大家。
南大天文系师生讨论太阳塔设计
但是,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太阳塔的建设历经“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十年,几经起落,一度中断。1973年大学复课,天文系决定成立以方成院士为组长的研制组,重新开启太阳塔的建设。失去了专家的指导,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切工作——光路、系统设计、台址选择、建设——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此时,距离太阳塔设计起始已经过去了10年。
方成院士工作照
艰苦的环境,往往最能打磨人的意志。在天文系上下紧锣密鼓开展太阳塔建设时期,建设团队的老师们甚至亲自骑着自行车去在彼时还是城郊的孝陵卫勘察选址;天文系的教师们也全力参与其中,顶着炎炎烈日,徒步十公里将建设木材从南京站搬运至建设台址。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中国第一座塔式太阳观测站在1980年建成了。
南京大学太阳塔
1982年,南京大学太阳塔正式调试投入观测。这座21米高的塔式太阳望远镜观测到了大量太阳活动的观测资料。太阳塔的建成与使用也如太阳升起,让南大天文的发展自此变得光明和开阔起来。
而在2021年10月14日,南京大学参与研发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太阳空间探测新篇章。“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南大天文的追日之旅从未停歇。
04 南雍之巅 硕果灿若星河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前身天文学系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被誉为我国天文学界的“黄埔军校”。2011年,天文系正式扩建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并增设空间科学与技术新专业。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在国内享有盛名,拥有目前国内唯一的天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居国内高校天文学专业的榜首。学院长期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发展特色观测设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等途径,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不断追求学术卓越。
历数南大天文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可谓灿若星河。2019年超大质量黑洞M87*照片的发布,就有南大天文师生的参与;郑兴武教授参与发起国际“贝塞尔巡天计划”,十七年磨一剑,彻底解决了银河系究竟有几条旋臂结构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基础研究之外,天文学科还利用在天体力学和航天动力学方向的深厚积累,积极参与我国的卫星导航、深空探测和空间安全等研究项目,为我国航天和国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领衔研发的“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1年10月14日,南京大学参与研发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开启我国的空间探日时代。
而在浩瀚的宇宙中,更有这样一批小行星,它们以曾在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命名:戴文赛星、曲钦岳星、苏定强星、方成星、孙义燧星、陆埮星、刘林星、许敖敖星、傅海星……
科研领域之外,南大天文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出圈”,《小欢喜》中英子的执念,激励着心向南雍、热爱天文者勇敢追梦;在改编自同名小说、开播后备受好评的的剧版《三体》中,南大学者以科学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幕后的制作……
七十余载发展历程中
南大天文人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接力奔跑
在天文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南大”印记
以“认识宇宙”课程为媒介
你我举目星辰 奋进追光
【一图看院系】南大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南大天文,群星璀璨
帮叶文洁改论文、计算电磁辐射时间……《三体》中,南大的天文力量!
我在南大看星辰大海——走进“科学之光”《认识宇宙》通识课程
文编 | 梁罗茜 潘奕忻 周圣康
美编 | 杨馥宇
图片 | 李昱惟
责编 | 李欣怡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部分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